孕婦常因一些異常情況或疾病而需要用藥物治療,據統計,全世界平均每個(gè)妊娠婦女在妊娠期間服用過(guò)3-4種藥物。孕婦用藥對胎兒的影響隨藥物種類(lèi)的不同而有差別,有些藥物可能會(huì )引起胎兒的發(fā)育異常,甚至造成胎兒畸形。因此,孕婦妊娠期用藥需謹慎。
孕婦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,可以對癥遵醫囑服用中藥。
1孕婦感冒:
可以用虛證用桂枝湯、香蘇散;實(shí)證用葛根湯;重癥用麻黃湯。有咳嗽的肺血虛燥熱,用麥門(mén)冬湯可具有滋潤療效(但此方中有半夏,不可使用時(shí)間過(guò)長(cháng))。
2孕婦嘔吐:
可以用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半夏厚樸湯、半夏瀉心湯及五苓散治療。有精神煩躁及精神癥狀者,可用半夏厚樸湯。以上四種藥均含半夏,不可長(cháng)期使用。有大量水樣嘔吐者用五苓散。
3妊娠中毒癥:
基本以飲食療法、降壓利尿治療為主,以減少子宮的灌流量。按病情可用中藥當歸芍藥散、五苓散、防己黃芪湯等。中藥可單用或與西藥合用。中藥不會(huì )影響電解質(zhì)平衡,效果慢。用中藥預防妊娠中毒癥有一定效果。
4妊娠貧血:
妊娠中全血量應增加30%-40%,否則容易發(fā)生貧血。因為水滯留造成血虛,用當歸芍藥散可利水及補血,還可用歸脾湯,同時(shí)補充鐵劑。
5妊娠便秘:
妊娠便秘多為虛證的習慣性便秘,可用桂枝加芍藥湯及小建中湯。頑固的便秘使用大黃、芒硝時(shí)應慎重(如大黃甘草湯、麻仁丸、潤腸湯等)。瀉下藥大部分應慎用,因為可引起子宮肌肉緊張及盆腔充血。
6妊娠中的膀胱炎:
對癥處理主要用當歸芍藥散;有尿道痛時(shí)有五淋散、豬苓湯等;有尿閉者用補中益氣湯及五苓散。
7產(chǎn)褥期及哺乳期可用的中藥:
子宮復舊不全者可用十全大補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四物湯、芎歸膠艾湯、桂枝茯苓丸等。產(chǎn)后陣痛用當歸芍藥散、芍藥甘草湯等。
8產(chǎn)后精神煩躁、失眠
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、加逍遙散等。
9便秘時(shí)可用潤腸湯、麻仁丸
大黃可引起盆腔臟器充血、陰道出血量增加,并且還會(huì )移行到乳汁中使乳汁變黃,因此哺乳期不宜用大黃。
10產(chǎn)門(mén)不閉、骨盆底會(huì )陰肌肉松弛
給予十全大補湯、補中益氣湯等。
妊娠期禁忌使用的中藥
1、單味藥:
準媽媽?xiě)言衅陂g藥不當、濫用藥物,會(huì )大大提高胎兒的器官形態(tài)構造異常的幾率。孕期第3-14周是胚胎發(fā)育期,此時(shí)期最易致殘致。目前,胎兒有傷害的藥物,其傷害程度、發(fā)生幾率也很難判定。理論上沒(méi)有傷害的藥物也并非對所有的胎兒都是安全的。但中醫對于孕期不適宜服用的藥物,有了較全面的歸集,在此給準媽媽做日常參考:
①慎用的中藥有具有通經(jīng)祛瘀、行氣破滯、辛熱、滑泄作用的藥物,如干姜、枳實(shí)、紅花、厚樸、牛膝、吳茱萸、五味子、酸棗仁、辛夷、大黃、桃仁、薄荷、半夏、附子、芒硝、牡丹皮、麻仁、薏苡仁等。
②妊娠期應用中藥禁忌,從藥物的性能來(lái)說(shuō),主要是忌活血破氣、滑利攻下、芳香滲透、大熱有毒之品。
Ⅰ活血破氣類(lèi):因“血活”可使血液循環(huán)加速,“迫血隨氣行”,氣亂則無(wú)力固胎。代表藥物:桃仁、紅花、三棱、莪術(shù)、澤蘭、蘇木、益母草、牛漆、水蛭、虻蟲(chóng)、乳香、沒(méi)藥等。
Ⅱ滑利攻下類(lèi):此類(lèi)藥物多具通利小便、瀉下通府的作用。有傷陰耗氣之弊。陰傷則胎失所養,氣耗則胎失固攝,胎兒易下墜。代表藥物:滑石、冬葵子、甘遂、大戟、芫花、薏苡根、巴豆、牽牛子、木通等
Ⅲ大辛大熱類(lèi):辛熱而燥,辛熱走竄迫血妄行,燥能傷津,對胎兒不利,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,有墮胎之弊。
代表藥物:附子、肉桂、川烏、草烏等
Ⅳ芳香滲透類(lèi):多辛溫香躁,有疏通氣機的作用。氣行則血行,以致迫胎外出。代表藥物:如麝香、草果、丁香、降香等
Ⅴ有毒之品:有直接傷胎、腐胎之作用,當嚴禁使用。
代表藥物:
絕對禁用的劇毒藥:螈青(青娘蟲(chóng))、斑蝥、天雄、烏頭、附子、野葛、水銀、巴豆、芫花、大戟、硇砂、地膽、紅砒、白砒。
禁用的有毒藥:水蛭、虻蟲(chóng)、蜈蚣、雄黃、雌黃、牽牛子、干漆、鱉爪甲、麝香。
③人們在實(shí)踐中還發(fā)現以下中藥也是孕婦應慎用的:瓜蒂、藜蘆、膽礬、郁李仁、蜂蜜、甘遂、赤芍、朱砂、全蝎、枳實(shí)、紅花、五靈脂、沒(méi)藥、雪上一枝蒿、莪術(shù)、商陸、當歸、川芎、丹參、益母草、桃紅、血竭、穿山甲、澤蘭、乳香、毛冬草、吳茱萸、砂仁、豆蔻、厚樸、木香、枳殼、金鈴子、黃蓮、梔子、龍膽草、山豆根、大青葉、板藍根、苦參、丹皮、生地、玄參、紫草、犀角、茅根、槐花、川烏、草烏、延胡索、細辛、白芍、白芷、甘草、酸棗仁、海龍、海馬、蘆薈、洋金花、天南星、太子參、王不留行、硫黃、樟腦、玄明粉、蟾酥、土鱉蟲(chóng)、紅娘云、阿魏、豬牙皂、路路通、八月木、柴胡、天仙子、馬鞭草、白附子、麻黃、冬葵子、蓖麻油、番瀉葉等。
2、中成藥:
某些藥物因可能損害胎兒或對孕婦有不良作用,這些中成藥大多具有通經(jīng)祛瘀、行氣破滯、瀉下逐水等作用,屬妊娠期用藥禁忌的范圍。
根據中成藥對孕婦不良反應的程度不同,有禁用、忌用和慎用之別。
①具有活血祛瘀、理血通絡(luò )、止血等功能的中成藥,如七厘散、小金丹、虎杖片、腦血栓寧、云南白藥、三七片等,容易導致孕婦發(fā)生流產(chǎn)。
②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、燥濕等功效的中成藥,如六神丸在懷孕早期服用可引發(fā)胎兒畸形,孕后期服用則容易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;含有牛黃等成分的中成藥,如牛黃解毒片、敗毒膏、消炎解毒丸等,容易引起孕婦流產(chǎn)。
③以祛風(fēng)、散寒、除濕止痛為主要功效的中成藥,如虎骨木瓜丸,由于其中的牛膝具有活血作用,川烏藥性辛熱,容易引起胎兒發(fā)育障礙。類(lèi)似的中成藥,還有大小活絡(luò )丸、天麻丸、虎骨追風(fēng)酒、華佗再造丸、傷濕去痛膏等。
④抗栓再造丸中的大黃具有攻下作用,水蛭則能破血,因此孕婦應禁用。有潤腸通便等作用的中成藥,如十棗丸、舟車(chē)丸、麻仁丸、潤腸丸等,有損胎氣,容易引起孕婦流產(chǎn)。
⑤有消食導滯、消痞化積作用的中成藥,如檳榔四消丸、九制大黃丸、清胃中和丸、香砂養胃丸、大山楂丸等,都具有活血、行氣、攻下之效,容易導致孕婦流產(chǎn)。
⑥具有疏暢氣機、降氣行氣之功效的中成藥,如木香順氣丸、氣滯胃痛沖劑、開(kāi)胸順氣丸、十香止痛丸等,因下氣破氣、行氣解郁力強而成為孕婦的禁忌藥。
⑦具有開(kāi)竅醒腦功效的中成藥,如冠心蘇合丸、蘇冰滴丸、安宮牛黃丸、行軍散等。
孕婦用藥注意事項
是藥三分毒,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中成藥。原則上孕期孕婦最好不用藥,但如有用藥必要,則應注意以下事項:
①用藥治療必須有明確的指征和適應證,既不能濫用,也不能有病不用,孕婦因為疾病同樣會(huì )影響胎兒,如非必要,盡量不用,必須用藥時(shí)要權衡利弊后再給藥,提醒孕婦不要自行用藥,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已證明對胚胎與胎兒無(wú)害的藥物。
②可用可不用的藥物應盡量不用或少用。尤其是在妊娠的頭3個(gè)月,能不用的藥或暫時(shí)可停用的藥物,應考慮不用或暫停使用。
③嚴格掌握劑量、持續時(shí)間。堅持合理用藥,病情控制后及時(shí)停藥。
④當兩種以上的藥物有相同或相似的療效時(shí),就考慮選用對胎兒危害較小的藥物。
⑤盡量避免使用新藥及未確定對人體胚胎是否有害的藥物
⑥開(kāi)藥時(shí)需清楚地了解妊娠周數,盡量避免胚胎期服用藥物,最好能在妊娠足4個(gè)月以后開(kāi)始用藥并選用適當的劑量和用藥時(shí)間;
⑦有受孕可能的婦女用藥時(shí),需注意月經(jīng)是否過(guò)期;孕婦看病就診時(shí),應告訴醫生自己已懷孕和妊娠時(shí)間,而任何一位醫生在對育齡婦女問(wèn)病時(shí)都應詢(xún)問(wèn)末次月經(jīng)及受孕情況。
⑧已肯定的致畸藥物應嚴禁使用,如孕婦病情危重,則應慎重權衡利弊后確定。
⑨能單獨用藥就避免聯(lián)合用藥,能用結論比較肯定的藥物就不用剛上市較新的藥。
⑩禁止在孕期用試驗性用藥,包括妊娠試驗用藥。
清熱解毒,涼血利咽。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、口咽干燥;急性扁桃體炎見(jiàn)上述證候者。
健客價(jià): ¥12.9清熱解毒,涼血利咽。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、口咽干燥;急性扁桃體炎見(jiàn)上述證候者。
健客價(jià): ¥15補脾健胃,利濕止瀉。用于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或瀉或吐,形瘦色萎,神疲乏力。
健客價(jià): ¥18舒肝理氣,散郁調經(jīng)。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,胸腹脹悶,月經(jīng)不調,頭痛目眩,心煩意亂,口苦咽干,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(黃褐斑)。
健客價(jià): ¥45清熱解毒,涼血利咽。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、口咽干燥;急性扁桃體炎見(jiàn)上述證候者。
健客價(jià): ¥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