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是由顱內壓降低導致的嗎?
青光眼是一種由視乳頭和視網(wǎng)膜神經(jīng)纖維層的特征性、進(jìn)行性改變,導致相應視野缺損的多因素疾病。青光眼的病理機制至今尚無(wú)定論,高眼壓曾被用于解釋其病因。然而,并非所有青光眼病人都存在高眼壓,如正常眼壓性青光眼(Normal-TensionGlaucoma,NTG)。近來(lái),一種普遍的假設認為:正常眼壓性青光眼與顱內壓(IntracranialPressure,ICP)降低有關(guān)。篩板是位于視乳頭中央的一處漏斗狀生理凹陷,視神經(jīng)纖維束由此穿出眼球??绾Y板壓力差(Trans-laminaCribrosaPressureDifference,TLCPD)即篩板前壓力和篩板后壓力之差,篩板后壓力主要由腦脊液壓力和眶內組織壓力構成。腦脊液壓力降低則會(huì )導致篩板向后變形。因此,來(lái)自瑞典于默奧大學(xué)的ChristinaLindén等人進(jìn)行了一項研究,旨在研究NTG是否與ICP降低、跨篩板壓力差增大有關(guān)。
該研究屬于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。研究者選取了30名NTG病人(其中女性9名,年齡中位數為71歲)及11名健康志愿者(其中女性8名,年齡中位數為47歲)作為實(shí)驗組,并設置了一個(gè)樣本量為51人的對照組(其中女性30名,年齡中位數為68歲),采用坐位、仰臥位、頭低9°傾斜位(9°Head-downTilt,HDT)檢測ICP及眼內壓(IntraocularPressure,IOP),并結合ICP及IOP與磁共振成像的幾何距離,估算TLCPD。
結果顯示,病人與健康志愿者除了位于HDT位時(shí)的IOP存在統計學(xué)差異(P=0.04)外,在不同體位(坐位、仰臥位、HDT位)時(shí),兩者間的ICP、IOP、TLCPD都不存在統計學(xué)差異(P≥0.11)。另外,視野缺損與任何體位的ICP、IOP、TLCPD均無(wú)明顯關(guān)聯(lián)(P≥0.39)。仰臥位時(shí),NTG組(n=13)的平均ICP為10.3±2.7mmHg,對照組(n=51)的平均ICP為11.3±2.2mmHg(P=0.24)。
研究者們在NTG病人和健康者的仰臥位和垂直位同時(shí)評估了ICP和IOP,但并未發(fā)現NTG病人中有ICP降低或TLCPD增加的證據,即在不同體位下,ICP與NTG不存在關(guān)聯(lián)。這表明ICP調節系統或腦脊液動(dòng)力學(xué)紊亂不是NTG的病理生理學(xué)機制,故以上結果不支持低ICP引發(fā)NTG的假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