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保持室內空氣新鮮、流通,注意保暖,避免直接吹風(fēng)。
2.刮痧后最好飲用一杯溫開(kāi)水(淡鹽水為佳),30分鐘內忌洗澡,禁食生冷油膩食物;夏季刮痧不要對著(zhù)風(fēng)扇,冬季刮痧治療后應注意保暖。
3.刮痧后1—2天內,如刮拭部位出現疼痛、癢、蟲(chóng)行感、冒冷/熱氣或皮膚表面出現風(fēng)疹樣變化等現象,均為正常。
4.如用于美容時(shí),可用具有潤膚緊膚作用的刮痧油或膏,手法宜輕。
5.刮拭第七頸椎(大椎穴)手法宜輕。
6.胸部乳頭禁刮。
7.孕婦腰腹部禁刮。
8.年老體弱者應輕手法刮拭。
9.皮膚病如潰瘍、嚴重過(guò)敏、痣瘤、皮下有不明原因包塊、新鮮的傷口禁刮。
10.骨折病人骨折部位禁刮。
簡(jiǎn)單的刮痧手法
1、病人取舒適體位,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,并用溫水洗凈局部。
2、用邊緣光滑的湯匙(或調羹、銅幣等)蘸上麻油(菜籽油、花生油、豆油或清水均可),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復地刮。
3、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,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,或每次都由內向外,不得來(lái)回刮動(dòng)。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,直到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為止。
4、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?jì)蓚?。根據病情需要,有時(shí)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,胸部、脊柱兩側、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。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。
5、每一部位可刮2~4條或4~8條“血痕”。按部位不同,“血痕”可刮成直條或弧形。刮痧之后,應用手蘸淡鹽水在所刮部位輕拍幾下。
6、應用較小的刮匙,可在穴位處施術(shù)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、天突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。在穴位處刮痧,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,還可疏通經(jīng)絡(luò ),行氣活血。本法適用于腹痛、煩亂、胃腸型感冒、暑熱惡心,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。
傣醫:別菲解逼,通喃補塔檔細,兵沙把暈。 中醫:清熱解毒,祛濕退黃。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、腹脹、納差、惡心、便溏、黃疸,急、慢性乙型肝炎見(jiàn)上述證候者。
健客價(jià): ¥47彝醫:嗨補里讓希習奴,乃讓希習奴。中醫:活血化瘀,通絡(luò )止痛。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腰腿痛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痛,癌癥疼痛。
健客價(jià): ¥28黃葵膠囊:清利濕熱,解毒消腫。用于慢性腎炎之濕熱證,癥見(jiàn):浮腫、腰痛,蛋白尿、血尿、舌苔黃膩等。 尿毒清顆粒:通腑降濁、健脾利濕、活血化瘀。在臨床上尿毒清顆粒主要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,氮質(zhì)血癥期和尿毒癥早期、中醫辨證屬脾虛濕濁癥和脾虛血瘀癥者。尿毒清顆??山档图◆?、尿素氮,穩定腎功能,延緩透析時(shí)間;另外尿毒清顆粒對改善腎性貧血,提高 血鈣、降低血磷也有一定的作用。
健客價(jià): ¥22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