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色热,九九热国产,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,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,亚洲视频99,久久99久久98精品免观看软件,99视频观看

您的位置:健客網(wǎng) > 皮膚頻道 > 預防護理 > 護膚養膚 > 羊傳染性膿皰病的預防措施 羊傳染性膿皰病的防治措施

羊傳染性膿皰病的預防措施 羊傳染性膿皰病的防治措施

2017-03-02 來(lái)源:健客網(wǎng)社區  標簽: 掌上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(lián)盟 美容護膚
摘要:羊傳染性膿皰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膚、粘膜形成丘疹、膿皰、潰瘍以及結成疣狀厚痂為主要特征。表現為傳播迅速、流行廣泛、發(fā)病率高。

  羊傳染性膿皰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膚、粘膜形成丘疹、膿皰、潰瘍以及結成疣狀厚痂為主要特征。表現為傳播迅速、流行廣泛、發(fā)病率高。

  1、病原特性羊傳染性膿皰病毒屬于痘病毒科,副痘病毒屬的成員。該病毒對高熱和常用消毒劑均敏感,58℃5min可滅活,但對外界環(huán)境具有相當強的抵抗力,在自然條件下,污染在羊舍、羊毛上的病毒可存活半年,在牧場(chǎng)上可存活2個(gè)月;干燥痂皮內的病毒低溫下能長(cháng)期保存;對3%硼酸、2%水楊酸鈉和10%漂白粉有抵抗力。若用2%氫氧化鈉(或鉀)或1%醋酸可在5min內將病毒殺死。

  2、流行特點(diǎn)所有品種、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的羊只均可感染,其中3~6月齡羔羊更易感,病死率較高;成年羊發(fā)病較少,呈散發(fā)性傳染;駱駝、貓及人類(lèi)也可感染。該病多發(fā)生于秋季、冬末、春初,病羊和帶毒動(dòng)物為主要傳染源,病毒存在于病羊皮膚和粘膜的膿皰和痂皮內,主要通過(guò)損傷的皮膚、粘膜侵入機體,病畜的皮毛、尸體、污染的飼料、飲水、牧地、用具等可成為傳播媒介。由于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,故本病在羊群中??蛇B年流行。人因與病羊接觸也會(huì )造成感染。

  3、臨床癥狀本病潛伏期一般4~8d,長(cháng)的可達16d。病初患羊食欲下降,精神不振,口腔升溫,齒齦紅腫。開(kāi)始在眼周?chē)?、口角、上唇和鼻鏡上出現散在的小紅斑,逐漸變?yōu)榍鹫詈托〗Y節,繼而成為水皰、膿皰,破潰后結成黃色或棕色的疣狀硬痂。若為良性,1~2周后痂皮干燥、脫落留下紅斑而逐漸康復;若病情嚴重,在齒齦、舌面及頰部粘膜上出現大小不等的潰瘍;病變不斷擴展,繼續發(fā)生丘疹、水皰、膿皰及痂垢,并互相融合,形成大面積痂垢。痂垢不斷增厚,痂垢下伴有肉芽組織增生,整個(gè)嘴唇腫大外翻呈桑葚狀隆起,嚴重影響采食,病羊日趨消瘦,最后衰竭而死。病程為2~3周。有的病羊在蹄叉、蹄冠和系部皮膚上發(fā)生同樣病變,影響肌腱和關(guān)節運動(dòng),病羊跛行或長(cháng)期臥地。少數病羊還在乳房、陰唇、陰囊、包皮及四肢內側發(fā)生同樣的病理變化,陰唇腫脹、陰道內流出粘性或膿性分泌物;病程長(cháng)者,可發(fā)生潰瘍。公羊還表現為陰鞘腫脹。有的病例伴有化膿菌和壞死桿菌等繼發(fā)感染,引起深部組織化膿和壞死,致使病情惡化。有的病例還可繼發(fā)肺炎、腸炎或敗血癥等。根據流行特點(diǎn),臨床癥狀,可以作出診斷,但要注意與羊痘、壞死桿菌病、潰瘍性皮炎等進(jìn)行鑒別。


  4、預防措施

  4.1購買(mǎi)羊只時(shí),盡量不從疫區購入,并要嚴格產(chǎn)地檢疫、運輸檢疫和購入檢疫,還要做好消毒工作。這是預防和減少本病發(fā)生的重要措施。

  4.2加強飼養管理,抓好秋膘,冬春補飼;經(jīng)常打掃羊圈,保持清潔干燥,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;要注意保護羊只的皮膚、粘膜完好,撿出飼料、墊草中的鐵絲、竹簽等芒刺物,避免飼喂帶刺的草或在有刺植物的草地放牧;平時(shí)加喂適量食鹽,以防羊只啃土、啃墻而引起口唇粘膜損傷。

  4.3疫區羊群每年定期預防接種。對出生15日齡后的羔羊,可用羊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,用生理鹽水稀釋后,口腔粘膜內接種0.2ml/只。

  4.4一旦羊只發(fā)病,應立即隔離治療,封鎖疫區。對尚未發(fā)病的羊只或鄰近受威脅羊群,可用疫苗進(jìn)行緊急接種。

  4.5病死羊尸體應深埋或焚毀,圈舍要徹底消毒。常用消毒藥有:3%石炭酸、2%熱火堿或20%石灰乳等。獸醫及飼養人員治療病羊后,必須做好自身消毒,以防傳染。

  5、治療方法以“清洗患部、消炎、收斂”為治療原則。

  5.1用刀片輕輕刮掉干硬痂皮,傷口涂以3%碘酊或用紅霉素、磺胺類(lèi)軟膏涂抹在清洗過(guò)的創(chuàng )面上,2~3次/d,剝掉的痂皮或假膜要集中燒毀,以防散毒。

  5.2痂皮較硬時(shí),先用水楊酸軟膏將垢痂軟化,除去痂垢后用0.2%高錳酸鉀沖洗創(chuàng )面,然后再涂以碘甘油等藥物,每日1~2次,愈合為止。

  5.3若蹄部發(fā)生病變,可將蹄部置5%~10%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3次,1min/次,間隔5~6h,于次日可用3%龍膽紫溶液或土霉素軟膏涂拭患部。

  5.4結膜患病時(shí),可用1%硫酸鋅溶液或0.5%鞣酸溶液等治療。5.5為防止繼發(fā)感染,可應用青霉素、鏈霉素等抗生素和磺胺類(lèi)藥物進(jìn)行治療,嚴重者還可同時(shí)喂服病毒靈和四環(huán)素片等藥物。
  羊傳染性膿皰病的特征是在患羊嘴唇、口角、鼻孔、腿部和乳房周?chē)忍幍钠つw、黏膜上形成丘疹、水皰、膿皰,破潰后形成疣狀厚痂。該病發(fā)病率高,傳播迅速,對羔羊危害重,死亡率在1-15%之間,康復羊發(fā)育受阻。

  一、病原特性

  羊傳染性膿皰病毒屬于痘病毒科、副痘病毒屬。病毒粒子呈磚形或橢圓形,有囊膜。

  該病毒對高熱和常用的消毒劑均敏感,58℃5分鐘可滅活,但對外界環(huán)境具有相當強的抵抗力,在自然條件下,污染在羊舍、羊毛上的病毒可存活半年,在牧場(chǎng)上的可存活2個(gè)月。干燥痂皮內的病毒對日光和低溫的抵抗力很強,暴露于夏季陽(yáng)光下的病變干痂其傳染性可達30-60天,對3%硼酸、2%水楊酸鈉和10%漂白粉均有抵抗力。若用2%氫氧化鈉或1%醋酸,可在5分鐘內將病毒殺死。

  二、流行特點(diǎn)

  本病多發(fā)于秋季。所有品種、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的羊只均可感染該病,其中3-6月齡羔羊更易感,傳染很快,常見(jiàn)為群發(fā),且病死率較高;成年羊發(fā)病較少,呈散發(fā)性傳染。

  病羊和帶毒動(dòng)物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。病毒存在于病羊皮膚和黏膜的膿皰及痂皮內,皮膚和黏膜的擦傷為主要感染途徑。病畜的皮毛、尸體,被污染的圈舍、飼草、飼料、飲水、牧地、用具等也可成為傳播媒介。如購入病羊或帶毒羊,或是將健康羊置于曾有病羊用過(guò)的圈舍或污染的牧場(chǎng)都可能造成感染。由于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強,故該病在羊群中可常年流行。貓也可感染本病,其他動(dòng)物不易感染。

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(mǎi)了以下產(chǎn)品 更多>
有健康問(wèn)題?醫生在線(xiàn)免費幫您解答!去提問(wèn)>>
健客微信
健客藥房
肃南| 灵台县| 泊头市| 镇坪县| 南京市| 汾阳市| 江城| 靖江市| 山西省| 焉耆| 威海市| 靖边县| 滨州市| 陇川县| 大洼县| 红安县| 科技| 左云县| 米泉市| 卢湾区| 宁津县| 娱乐| 连平县| 山东省| 信丰县| 土默特左旗| 巧家县| 宣恩县| 贡嘎县| 鄂托克旗| 高清| 兰溪市| 太保市| 克山县| 洪雅县| 庆城县| 得荣县| 永德县| 高州市| 玉龙| 涟源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