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目前,很多人對糖尿病還沒(méi)有形成正確的認識,以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,其實(shí)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,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,或兩者兼有引起。
餐后2h血糖(2hPG)>7.77mmol/L,但<11.1mmol/L時(shí)為糖耐量損傷(IGT),空腹血糖(FPG)≥6.11mmol/L,但<6.99mmo/L時(shí)為空腹血糖損傷(IFG)在我國醫生在作出診斷時(shí)往往要結合臨床癥狀加以考慮,如果有癥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,就可以判定為糖尿病。如果完全沒(méi)有糖尿病癥狀,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時(shí)達到上述標準,才可以判為糖尿病。
血糖控制良好后,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所恢復,消除了高血糖對胰島B細胞的持續刺激,節省了胰島素的分泌,打斷了糖尿病患者的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
糖尿病性慢性并發(fā)癥,如合并心、肝、腎臟疾病,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增高,造成組織器官缺氧,引起乳酸生成增加;肝腎功能障礙又可影響乳酸的代謝、轉化及排出,導致乳酸性酸中毒。
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時(shí)往往后者病情較重,預后較差,死亡率較高,這是因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常有多支冠狀動(dòng)脈粥樣硬化,且狹窄程度也較重。
在正常情況時(shí),人進(jìn)食后血糖會(huì )升高,大約30~60分鐘血糖達到高峰后下降,血漿胰島素水平也在30~60分鐘上升至高峰,為基礎值的5~10倍,隨后下降,3~4小時(shí)恢復到基礎水平。
胰外腫瘤(目前,還沒(méi)有本病的報道,只是理論上的)自發(fā)性低血糖亦可見(jiàn)于胰外腫瘤,特別是胸腔和腹腔腫瘤,此類(lèi)腫瘤多數體積巨大。
由于血糖高,口渴飲水多,夜間小便次數多;或病史長(cháng),年齡大的糖尿病人往往伴有腎小管功能減退;或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夜尿多;有的患者睡前喜喝咖啡、茶等飲料,導致精神興奮。